tel咨询电话:15132854000
tel_m

护栏底座新闻

2020年11月06日

发布时间:2024-01-15 11:03 | 来源:牛牛体育足球直播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梁莹莹 通讯员杜林霖 刘相龙 栖霞英灵山进出学校的车辆与匝道行驶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S306海莱线废弃路段“变废为宝”,设立专门的停车区;十八盘隧道内“增添”彩色防滑标线,既提高抗滑性能又降低事故风险……10月22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治理能力测评组对烟台市“十三五”期间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现场核查,烟台市干线公路顺利完成迎评工作。 据了解,烟台公路以“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治理能力评价为契机,按照“公路服务品质提升年”活动要求,切实提升公路服务品质、增强公路治理能力,优化公路路域环境,因地制宜、因路制宜,为建设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城市增绿添彩。 强化风险管控隧道提质防患 近年来,烟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方面覆盖”的原则,开展公路隧道出入口专项整治、安全风险防控专项行动和隧道提质升级专项行动,保障公众出行安全。 目前,烟台普通国省道公路隧道2座——水石岭隧道、十八盘隧道,均位于G206威汕线栖霞境内。“隧道入口断面发生明显的变化,易引起车辆碰撞洞口。”烟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李忠和记者说,通过采取在隧道入口处设置加强型波形梁+翼墙的型式延至隧道检修道的措施,避免车辆与隧道壁或检修道发生正面碰撞。同时通过优化标志设置、提高路面抗滑性能等措施来消除风险隐患。 在对隧道进行专项整治的基础上,该中心制定《关于印发烟台市国省道隧道养护办法的通知》,定期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组织应急演练,达到了“制度健全、高效联动、隐患清零、风险可控、防范有效、运行安全”的目标。 聚焦道路功能立交标本兼治 英灵山立交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缺点越来越突出。 改造后的英灵山立交重新设置渠化岛,将“Y”形改为流线清晰的“T”形交叉,开辟右转专用车道;拓宽路面,延长过渡段,加大转角半径,确保“进得去出得来转得开”;迁移互通区域的苗木改植草皮,打通视距视区,确保“看得见”;将桥前增设柔性限高架和净高限制预告标志,控制超高车辆意外驶入,将公路安全品质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在英灵山立交附近的栖霞四中,来送孩子的周先生说:“进出学校的车辆与匝道行驶车辆交织冲突的场景已经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独立而安全的进出学校道路,校门外还有修整一新的专用停车场,极大保障了师生的出行安全。” 亮线品牌示范打造“智慧公路” 国道204莱阳山前店马耳山到冯格庄长江路段是烟台市首个“山东省亮线品牌示范工程”。该工程以交通运输厅“深化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为总抓手,科学调度,压茬推进,提前两个月交工通车。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的利用地形特点合理地布局,依山造景,优选乔灌木进行靓化,将生态景观和公路文化融入一体,还依托BIM系统的支撑,通过‘虚拟’模型感受公路三维实体化,使信息从设计、施工、养护等进行全周期传递、调取及使用。”现场工作人员介绍,2017年1月该路段启动“智慧公路”科学技术创新项目,项目的实施极大提升了道路的智慧化管理上的水准和安全通行能力。 “通过建立覆盖全市国省干线公路的动态干线网络,汇集基础数据,融合行业信息、出行信息,我们绘制了路网GIS地图,并以此为核心,建立路产管理一张图、事件管理一张图、巡查管理一张图,实现对路网运行监测的动态可视化管理。”烟台市数字化管理监督中心技术科科长李晓阳介绍说,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养护、路政事件通过移动端上报,系统立即推送给有关人员进行处置,极大提高协同作业的工作效率。 目前,烟台智慧公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共上线地理信息系统、路产管理系统、养护管理系统等23个子系统,年均处置公路事件1.8万起,养护作业效率提高30%、平均修复周期缩短50%。下一步,将继续探索创新,把智慧公路建设作为提升公路服务品质的有力举措,助推新时代行业管理提档升级,不断营造烟台公路“新、奇、特”。 资源集约利用汇聚人本交通 “把这里改造成专用的停车区,真的是非常舒心,可以称为我们的‘安全港湾’。”驾驶员曹先生把车停在S306海莱线海阳段原废弃路段改建成的接送学生专用停车区后说道。顺应民意、摸准需求,贴合实际、因地制宜,是烟台提升公路服务品质的重要思路。在公路沿线因地制宜,改造废弃路段与改造闲置设施相结合,实现废弃路段“变废为宝”,闲置设施“功能再造”。 近年来,烟台公路不断精心雕琢升级独具烟台特色的新时代精品国省道公路驿站,以更优质的停车休息、便民服务、汽车充电、自助洗车等诸多服务,提供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的烟台公路出行体验。“打造融入公路‘元素’的休息区开放使用,逐步的提升社会资源利用率,为合作企业聚拢更多‘人气’,实现了‘多赢’效果。”李忠说,烟台公路立足打造“人、车、路”和谐交通环境,让公路服务品质提升工作迅速“开花结果”,持续提高公众出行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发挥创新驱动助力安全升级 双向两车道公路上坡路段存在一定违规超车风险,为解决该问题,烟台公路探索打造国内首个二级路“2+1”车道实验段。“实验段采取偏移中心线,压缩两侧硬路肩的方式,增设超车道,将车道类型由双向两车道调整为双向三车道,并设置渐变段,施画中心双黄线,同步配套增设车道数增减的指示标志。”李忠说。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两个颇有创意的细节,为了更好的提高警示效果,该中心将前方道路走向与分叉小路进行“图形化”标记,急弯路段的线形诱导标也由蓝底白图案更换为黄底黑图案,做到路况提前预告,缩短驾驶人判断反应时间,提供更精准的指引服务。 “2+1”车道提高行车效率,“图形”路标提升导引质量。同样具有创意的公路安防工程还有“错位”人行道和“多元”标识等,通过多种方式创新引导,以新思路、新举措突破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以新活力、新动能、新举措,实现了行车速度、群众满意度“双提升”,交通事故率、伤亡人数“双下降”。 双重改造整治桥梁防护提升 烟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严格按照规范,对采用牛栏式栏杆、压顶石以及防撞等级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公路桥梁防护设施全面排查,分类整治。 五间屋桥位于海阳市东村河饮用水源地准保护区上游,原桥采用人行道+牛栏式石条栏杆,防撞能力比较差。“2018年,我们结合省道210烟凤线中修工程对栏杆做改造,改造后两侧栏杆形式为混凝土防撞护栏+加强型波形护栏顺接。”烟台市海阳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养护科科长李秀河介绍,2019年还对该桥实施环保安全设施隐患整治,在桥上的保护栏杆上设置防抛网,增设危化品收集池,桥两侧设置排水管连接横向泄水管,将桥面径流引入危化品收集池。经过“双重”改造,减少了交通事故地发生率,又提升了水源地防护等级,实现了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500余名选手环翠竞速海滨城市元素点亮赛事2020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环翠站圆满收官

  *第二届全国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暨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50周年发展大会召开

  栖霞英灵山进出学校的车辆与匝道行驶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S306海莱线废弃路段“变废为宝”,设立专门的停车区;十八盘隧道内“增添”彩色防滑标线,既提高抗滑性能又降低事故风险……10月22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治理能力测评组对烟台市“十三五”期间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现场核查,烟台市干线公路顺利完成迎评工作。

  据了解,烟台公路以“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治理能力评价为契机,按照“公路服务品质提升年”活动要求,切实提升公路服务品质、增强公路治理能力,优化公路路域环境,因地制宜、因路制宜,为建设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城市增绿添彩。

  近年来,烟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方面覆盖”的原则,开展公路隧道出入口专项整治、安全风险防控专项行动和隧道提质升级专项行动,保障公众出行安全。

  目前,烟台普通国省道公路隧道2座——水石岭隧道、十八盘隧道,均位于G206威汕线栖霞境内。“隧道入口断面发生明显的变化,易引起车辆碰撞洞口。”烟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李忠和记者说,通过采取在隧道入口处设置加强型波形梁+翼墙的型式延至隧道检修道的措施,避免车辆与隧道壁或检修道发生正面碰撞。同时通过优化标志设置、提高路面抗滑性能等措施来消除风险隐患。

  在对隧道进行专项整治的基础上,该中心制定《关于印发烟台市国省道隧道养护办法的通知》,定期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组织应急演练,达到了“制度健全、高效联动、隐患清零、风险可控、防范有效、运行安全”的目标。

  英灵山立交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缺点越来越突出。

  改造后的英灵山立交重新设置渠化岛,将“Y”形改为流线清晰的“T”形交叉,开辟右转专用车道;拓宽路面,延长过渡段,加大转角半径,确保“进得去出得来转得开”;迁移互通区域的苗木改植草皮,打通视距视区,确保“看得见”;将桥前增设柔性限高架和净高限制预告标志,控制超高车辆意外驶入,将公路安全品质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在英灵山立交附近的栖霞四中,来送孩子的周先生说:“进出学校的车辆与匝道行驶车辆交织冲突的场景已经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独立而安全的进出学校道路,校门外还有修整一新的专用停车场,极大保障了师生的出行安全。”

  国道204莱阳山前店马耳山到冯格庄长江路段是烟台市首个“山东省亮线品牌示范工程”。该工程以交通运输厅“深化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为总抓手,科学调度,压茬推进,提前两个月交工通车。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的利用地形特点合理地布局,依山造景,优选乔灌木进行靓化,将生态景观和公路文化融入一体,还依托BIM系统的支撑,通过‘虚拟’模型感受公路三维实体化,使信息从设计、施工、养护等进行全周期传递、调取及使用。”现场工作人员介绍,2017年1月该路段启动“智慧公路”科学技术创新项目,项目的实施极大提升了道路的智慧化管理上的水准和安全通行能力。

  “通过建立覆盖全市国省干线公路的动态干线网络,汇集基础数据,融合行业信息、出行信息,我们绘制了路网GIS地图,并以此为核心,建立路产管理一张图、事件管理一张图、巡查管理一张图,实现对路网运行监测的动态可视化管理。”烟台市数字化管理监督中心技术科科长李晓阳介绍说,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养护、路政事件通过移动端上报,系统立即推送给有关人员进行处置,极大提高协同作业的工作效率。

  目前,烟台智慧公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共上线地理信息系统、路产管理系统、养护管理系统等23个子系统,年均处置公路事件1.8万起,养护作业效率提高30%、平均修复周期缩短50%。下一步,将继续探索创新,把智慧公路建设作为提升公路服务品质的有力举措,助推新时代行业管理提档升级,不断营造烟台公路“新、奇、特”。

  “把这里改造成专用的停车区,真的是非常舒心,可以称为我们的‘安全港湾’。”驾驶员曹先生把车停在S306海莱线海阳段原废弃路段改建成的接送学生专用停车区后说道。顺应民意、摸准需求,贴合实际、因地制宜,是烟台提升公路服务品质的重要思路。在公路沿线因地制宜,改造废弃路段与改造闲置设施相结合,实现废弃路段“变废为宝”,闲置设施“功能再造”。

  近年来,烟台公路不断精心雕琢升级独具烟台特色的新时代精品国省道公路驿站,以更优质的停车休息、便民服务、汽车充电、自助洗车等诸多服务,提供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的烟台公路出行体验。“打造融入公路‘元素’的休息区开放使用,逐步的提升社会资源利用率,为合作企业聚拢更多‘人气’,实现了‘多赢’效果。”李忠说,烟台公路立足打造“人、车、路”和谐交通环境,让公路服务品质提升工作迅速“开花结果”,持续提高公众出行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双向两车道公路上坡路段存在一定违规超车风险,为解决该问题,烟台公路探索打造国内首个二级路“2+1”车道实验段。“实验段采取偏移中心线,压缩两侧硬路肩的方式,增设超车道,将车道类型由双向两车道调整为双向三车道,并设置渐变段,施画中心双黄线,同步配套增设车道数增减的指示标志。”李忠说。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两个颇有创意的细节,为了更好的提高警示效果,该中心将前方道路走向与分叉小路进行“图形化”标记,急弯路段的线形诱导标也由蓝底白图案更换为黄底黑图案,做到路况提前预告,缩短驾驶人判断反应时间,提供更精准的指引服务。

  “2+1”车道提高行车效率,“图形”路标提升导引质量。同样具有创意的公路安防工程还有“错位”人行道和“多元”标识等,通过多种方式创新引导,以新思路、新举措突破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以新活力、新动能、新举措,实现了行车速度、群众满意度“双提升”,交通事故率、伤亡人数“双下降”。

  烟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严格按照规范,对采用牛栏式栏杆、压顶石以及防撞等级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公路桥梁防护设施全面排查,分类整治。

  五间屋桥位于海阳市东村河饮用水源地准保护区上游,原桥采用人行道+牛栏式石条栏杆,防撞能力比较差。“2018年,我们结合省道210烟凤线中修工程对栏杆做改造,改造后两侧栏杆形式为混凝土防撞护栏+加强型波形护栏顺接。”烟台市海阳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养护科科长李秀河介绍,2019年还对该桥实施环保安全设施隐患整治,在桥上的保护栏杆上设置防抛网,增设危化品收集池,桥两侧设置排水管连接横向泄水管,将桥面径流引入危化品收集池。经过“双重”改造,减少了交通事故地发生率,又提升了水源地防护等级,实现了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关产品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相关案例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